为追寻红色足迹,挖掘红色故事,感悟红色精神,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以实际行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伟德官网组织开展了以“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为主题的2021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7月12日—16日,会计学院社会实践团队开展了“探寻人工天河,重温红旗渠精神”主题实践活动。
走近:探访林州红旗渠纪念馆,感悟人工天河的来之不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7月13日,实践团一行来到红旗渠纪念馆,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个个仿制的沙盘模型,当年修渠工人们用过的提灯、开凿工具,全面回顾和展现了红旗渠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随后,实践团成员以“红旗渠分水闸”为起点,沿渠徒步数公里,切身感受人工天河修建的不易,重温那段难忘的奋斗历史。雄浑博大、荡气回肠的红旗渠精神给实践团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深入:亲临任家村青年洞,学习优秀青年谱写的青春之歌
7月14日上午,实践团踏上了前往青年洞的路途。“小鬼脸,把渠挡,革命青年当闯将。凿条山洞流渠水,力量来自党培养。”因该工程为红旗渠的咽喉工程之一,施工由全县抽调出的300名优秀青年组成,故取名为“青年洞”。他们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坚决拿下“小鬼脸”,充分展现了当代青年的奋斗精神。作为新时代青年,团队成员在纪念馆、青年洞前重温入团、入党誓词,以青年前辈为榜样,传承红旗渠精神,砥砺前行。
探寻:寻访黄华镇庙荒村,体悟红色精神浸润下的乡村振兴
7月15日,实践团一行抵达红旗渠畔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河南省最美乡村——庙荒村,亲身体悟红旗渠精神浸润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影响下的美丽乡村建设。“俺村当时太穷了!”访谈村民谈到:“我们以前是地处山区的贫困村,就如村名一样“荒”,出行难,吃水难……”。如今,街道干净,房屋错落有致,红旗渠水穿村而过,建筑外墙红砖与麦秆泥搭配,保留了村落的原始韵味,眼前的庙荒村美不胜收,团队成员不禁拍下张张照片记录这美丽乡村。
下午,实践团有幸访谈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郁林英书记,倾听郁林英讲述她坎坷感人的驻村帮扶工作经历。郁书记近一个小时的动容讲述,让在场成员几度含泪,深切感受到一个驻村干部的平凡与伟大,深切感受到林州人民对红旗渠精神的传承,切实体会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给当地带来的实质性翻天覆地变化。
致敬:拜访挖渠铁娘子,追忆“80后”二老的挖渠故事
7月16日,会计学院实践团探望了两位80岁高龄的挖渠老人,听他们讲述红旗渠建设的艰苦过程。期间,老人一时兴起,向实践团成员唱起了挖渠时的红色歌曲,把大家带回到那个时代。红旗渠精神就像红旗渠水一样永远流淌着,它已经融入了林州人的血液。伟大的奇迹,壮丽的景色,永恒的精神,不朽的史诗,为团队成员上了生动的一课。
传承:郑州-安阳,两座城市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的连接
7月12日实践团队启程前,在郑州博物馆、二砂文化创意园、河南艺术中心、代书胡同等地先后探访郑州记忆。7月17日返程,实践团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参观学习,一日纵览千年中国文字发展的光辉历程,学习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汉字演绎。启程—返程,郑州—安阳,实践团连接和传承着两座城市的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
伟大事业呼唤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河工学子将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秉承红色精神,肩负起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文:苏雅萱、吴培钊 图:周晋如、王嘉琦、艾娇艳、李涵 编辑:许卫华)